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工作动态 工作动态

残疾人创业之星






西安发布讯 “虽然命运无法选择,但面对命运的态度可以选择,我相信身体的障碍阻挡不了追梦的脚步,只要自强不息、顽强拼搏,残疾人也能活出精彩。”西安小伙孙权坐在轮椅上,正张罗着直播带货。他曾因一场意外落下终身残疾,可他没有放弃对生活的希望,他创立的 “小咥油茶”新式杯装方便油茶麻花品牌,不仅成为莲湖区残疾人创业孵化服务中心孵化出来的“明星项目”,还带动更多残障人士就业创收。

10多年前,孙权因为一场意外坠楼导致身体高位截瘫,从此一生只能与轮椅为伴。意外对他的打击不言而喻,后来在家人、朋友的鼓励开导下,特别是身边一些残疾人朋友自强自立事迹的鼓舞下,孙权渐渐燃起了对生活的希望。




他开始尝试着各种创业,开过校外托管班、幼儿园,但都由于自己经验不足,没有做好市场规划最终都以失败告终。但孙权没有放弃创业的梦想。 

2019年,孙权在残联的支持鼓励下,创立了西安学重云信息科技有限公司,作为首批入孵企业,入驻西安市莲湖区残疾人创业孵化中心。 

孙权自诩为“吃货”,因为执着于内心对于儿时纯正地道的油茶麻花的坚守及延续陕西家乡味的情怀,2019年底,他决定投身于陕西传统美食创新改造的行列中,创办了西安小咥食品有限公司,自主研发了“小咥牌杯装方便油茶麻花”。

“我的第一款主打产品油茶麻花,就源于我们‘80后’小时候的记忆,记忆中的大铜壶,走街串巷的吆喝声,以及那一碗热气腾腾、香气扑鼻、喝一口唇齿留香的油茶,一顿暖心暖胃的早餐让人一整天都觉得元气满满。”孙权说。2020年1月,小咥油茶正式上市销售,以线上线下销售模式相结合,并将销售着重放在了社区团购上,通过微信群、团购 App 打开市场销售渠道。以线上传统电商+社交电商,线下社区团购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市场推广和销售。孙权还成立了自己的食品加工厂——小咥食品有限公司,实现了自主研发,生产,包装一条线。目前累计销量已达到10万杯。 

孙权的团队成立以来,共为20多位残障人士提供产品生产、销售、包装分拣等就业岗位。“大家像一家人一样,将工作变为生活的一部分”。孙权说,未来,随着产品销量的不断增长、企业逐步走上发展正轨,“小咥”也将发展成为残障人士就业创收的希望之家,打造福利性企业,优化员工生活配套服务,带动更多残障人士通过自己的劳动实现自我、收获自我、创造价值。

如今,孙权还创办了一家商贸公司,做起了“跨境购”等商品推广代理销售。 并与“心研聋人咖啡”合作,开办聋人咖啡师培训,运营聋人咖啡馆。目前,位于北大街和高新二路的两家聋人咖啡馆运营良好,大唐西市和东大街菊花园还有两家聋人咖啡馆即将开业。




    每个人都有追寻梦想的权利,像孙权这些身体有障碍的残疾人也不例外。今天的西安,各行各业、各个领域都有残疾人自强不息、顽强拼搏的身影。 

近年来,西安市残联坚持把促进就业作为保障和改善残疾人民生的头等大事,不断在政策保障、项目扶持、平台搭建、高端培训和科技支撑上下功夫,推动新时代西安残疾人就业工作高质量发展。截至目前,我市处于就业年龄段有劳动能力和就业诉求的持证残疾人约4.6万,通过拓宽按比例分散就业、集中就业、公益性岗位就业、社区就近就业等多种就业渠道,累计有2.4万名残疾人享受政策扶持,成功就业。 

3年,西安市残联通过政府投建、社会共建和残疾人企业自建三种模式,推动建成了5个残疾人创业孵化基地,为56个残疾人创业团队提供孵化服务,带动232名残疾人自主创业就业。其中西安市残疾人创业孵化基地暨莲湖区残疾人创业孵化服务中心已成为享誉全国残联系统的残疾人创业孵化品牌,涌现出王磊、何沛、张浩等优秀残疾人创业者,开展各类创业就业培训70余场,惠及各类残疾人2000余人次。

来源:西安发布

/西安报业全媒体记者 袁玥 实习生 韩渭清 图/由受访者提供



何沛


何沛,女,汉族,大专文化,生于1984年2月,肢残一级,西安市雁塔区残健同行残障服务中心负责人,陕西省慈善协会志愿者总会常务理事、陕西省青年志愿者协会常务理事、陕西省肢残人协会青年工作委员会副主任、西安市青年志愿者协会第二届常务理事、陕西省慈善联合会理事、陕西省慈善协会第四、五届理事、陕西省妇联红凤工程志愿者协会第二届理事、第三届常务理事、西安市志愿者联合第一届会员、共青团西安市雁塔区委第十三次代表、雁塔区残疾人联合会第六次代表大会代表、主席团委员、西安市残疾人联合会第七次残疾人代表。

何沛自幼身体残疾,但却以顽强的毅力谱写了一曲自强不息的生命交响乐章:她坐着轮椅、艰难创业,成为了一名自食其力的劳动者;她诚信经营、以社会工作的方式,为残障、老人、青少年、提供社区营造、就业支持、心理支持、社会融合、资助服务;她长期热忱公益,为残疾人公益事业以累计项目资金、物资折价、直接资助等方式捐款捐物近200万元……

一位从小在轮椅上长大,需要他人帮助的残疾人不仅自食其力,还多年积极开展残障社会融合活动、为残障个体提供就业培训、组建残障网络销售小组。并通过慰问、能力建设、社会融合、就业支持、心理支持等形式为残障社群进行社会服务,被表彰为团中央第九届中国青年优秀志愿者个人,被中央文明办评为2015年12月“中国好人”。而这些,何沛却用了近二十年。




心理服务,做残障社群的陪伴者


为了帮助更多的残疾人朋友走出困境,何沛从2004年的助残日至今分别组织开展现场心理咨询活动、心理助残活动,为更多的残疾朋友面对面的解除心灵重负。何沛2005年考取国家劳动和社会保障部二级咨询师资格。她认为残疾人除了有与正常人相同的心理需要之外,多数是以事件的失败来评价自身整体价值,将客观现实向我贬低的方向歪曲,从而不能依据客观标准看待自身问题,就会导致情绪问题,以及心理问题和障碍的发生。残疾人除了面对生理上的残疾,还要遭受着种种心理问题的煎熬,而这一点却往往被人忽视。

“只要我的生命能够延续,帮助更多的残疾朋友摆脱颓废、自卑、自闭、勇敢挑战自我、自强自立,是我一生矢志不渝的追求”,何沛说出了她的肺腑之言。

玉树地震造成2220人遇难,70人失踪。当何沛得知玉树受灾的民众 被安排在交大附属二院进行治疗时,何沛和爱心人士前往交大二附院看望在西安接受治疗的玉树受灾民众,并与其中4位患者结对子。她的行为感动了在场的所有人,一个残疾人拖着疲惫伤病的身体还不忘为地震中的伤者们加油打气,这一幕让很多人潸然泪下。

困难可想而知,何沛顶住巨大压力,千方百计寻找各种变通方式,她坚信坚持就一定有结果。没有场地就外借,一次在烈日下苦等合作方一上午,最终因为残疾不信任没有接待她;人员少,她就自己坐着轮椅自己发宣传页;为如约和家长见面她冒着大雨赶路,到目的地时半截腿已经冰凉冰凉,潮湿的裤腿被慢慢暖干……

何沛艰辛的同时伴随着快乐,享受成功的酣畅淋漓。努力拼搏,不断积累知识,不断的完善自我,以积极乐观的心态参与到社会实践当中。她为残疾朋友拨亮了心灯,架起一条光明之线。她的自信和乐观,感染着众多的残疾朋友,起到了良好的激励作用。


社会融合,为残障社群发声


2016年肢残人日,残障朗诵小组与e路诗语成立分社,开始与读诗使者孙维老师、徐杰老师开展朗诵活动。推荐成员参加雁塔区残联中秋朗诵分享会、三秦都市报母亲河诵读、陕西省慈善协会95慈善法朗诵会、全市社会组织迎新会、三秦都市报年度颁奖典礼、520公益盛典、CCTV朗读者朗读亭录制、省残联视障文化活动、西安教育电视台《兔子快跑》节目录制等高规格社会活动。同时邀请主持人及联合陕西师范大学朗诵艺术团开展“生音——残障诵读者培训计划”,为成员培训。残障群体直接参与人数30人次,内部培训练习50次。连续三年肢残人日朗诵分享会,e路诗语导师都会和重度障碍者、轻度障碍者同台通过个人朗诵、集体合诵、才艺展示等环节,向大众展示残疾人多才一面。参加朗诵的肢残人有的是自己开着电动轮椅,有的是相互接送,有的是志愿者协助。通过朗诵,为残障群体提供“融合参与平等”的社会机会,提高社会各界对肢残人群体的关注与重视,培育助残氛围。




就业支持,使残障群体获得自身价值


“即便助残服务也分为救助型的、某一个领域的具体的社会服务。专业化系统化,导向在于残障本身的赋能,残障的就业导向。”何沛介绍到。在实施前组织残障人士参与就业前的定向,“现在每年少则十几次会组织专业助残社工的培训,而且在我们的领域里头有许多针对残障人士的助残社工学者、研究者,每一次活动设计都是针对不同层面的。” 为让更多残障人士能够得到更好的就业机会,会为中心寻找到专业的人士来讲解。

针对不同服务对象开展就业需求和市场需求调研,加大专业技能培训力度。2018年开展新媒体培训班,此次培训中有视力、听力、肢体、智力、精神等不同类型的残疾人,培训采用集中学习、实地参访、展示模式学习多个新媒体平台内容,旨在通过培训促进残疾人外界信息渠道,通过培训构建以残疾人运作为主体的网络融媒体,将新媒体与网络销售结合,破解残疾人网络销售“最后一公里”,协助实现残疾人灵活创收。同时中心“以残助残”为操作模式,避免小规模销售平台自身推广率低、信任度低、购买力低等现实情况。中心在联系货品及解决配送、线上网店重点推荐及线下展销、介入推广及提高引流三个方面进行工作,协助残障实现创收。2017、2018年开展线上网络销售、线下销售共收益近万元,为5位残障个人创收。





她从小在轮椅上长大,却并没有人们想象中那样抱怨命运,而是凭着惊人毅力向人们展示她的顽强。回顾她的社会服务之路,通过帮助他人,使残疾人收获了前所未有的信心与勇气。当然,其中也包括了何沛自己。她正在用行动诠释着生命的意义,验证着属于自己的真理,履行着对社会的责任。


李怡萱

假如生活吻之以痛,多少人能报之以歌?今年34岁的李怡萱做到了。她22岁时被查出患有骨肉瘤,手术后失去腿骨成了残疾人,但她并没有被命运击倒,很快从阴霾中走出并开始了自己的创业之路。从县城西餐厅,到县城酒店,再到今天西安小有名气的全房全智能酒店,李怡萱用了8年时间,她活成了所有女孩都羡慕的样子。




22岁患骨肉瘤 早已接受不完美


漂亮、干练是记者对李怡萱的第一印象。身材高挑的她留着一头灰蓝色的大波浪长发,洒脱又有个性,廓形西装配一双运动小白鞋,走起路来仅步伐有些许僵硬,但速度却很快,不仔细根本看不出来她和正常人有什么不同。“看不出来我哪有残疾吧?”李怡萱笑着,她撩起右腿的裤脚,一道从膝盖到大腿根40厘米的长疤赫然在目 。“我22岁确诊为骨肉瘤,右腿所有的骨头都置换成了钛合金人工骨。”她淡淡地说,起初她接受不了身体残疾,不愿别人把她当残疾人看待,现在10多年过去了,早已能接受自己的不完美。

“先给你介绍一下我们酒店吧。”李怡萱带着记者参观了酒店。“我们家最大的特色就是全房全智能,不需要房卡,只刷身份证就能自助办理入住,每间客房均配备专属语音管家,24小时在线服务,客人只需要关注酒店公众号,就能操作房间的一切智能设备,可以手机微信一键开门,进入客房后,灯光、窗帘、电视、空调等设备,都可以通过手机微信控制或语音控制。”酒店工作人员给记者演示。

酒店除了智能这一亮点,性价比也很高。“我觉得酒店就是游客在一个城市的第二个家,我希望游客来西安玩,只需要两三百元的价格就能住到一个干净、舒心、有特色的酒店,希望每个人都能从我的酒店里,找到心灵的归属。”李怡萱说。


恢复后她调整心态“站起来”


和很多创业成功人士一样,李怡萱也是个能“折腾”的人。她家庭条件不好,在大学期间,李怡萱就打零工、卖服装、当推销员、卖电话卡、开奶茶店、炒股……不但赚了学费生活费,还攒了不少钱。2009年,22岁的李怡萱大学毕业,签约了无锡一家家具企业。走之前,在家收拾行李时撞到了腿, 一下就走不了路了。“当天我去医院就查出是骨肉瘤,从发病到确诊就一天时间,癌细胞后来还出现了肺转移。”但幸运的是,经过了治疗,李怡萱的癌细胞点全部钙化,腿部手术也做得很成功。

起初,李怡萱接受不了自己的残缺,经过两年恢复期,她的心态也发生了转变。“就像年初大热电影《送你一朵小红花》里那样,我们也有一个病友群,得这个病的都是小孩和年轻人,群里一共13个人都比我小,但最后只活下来我一个。我能活着就是赚到了,还有什么好抱怨的呢?”带着这样的想法,李怡萱开始想找点事干。“我生病花光了所有攒的钱,总不能因为残疾就不工作了吧!”最初,李怡萱找了一份普通职员的工作,但每月2000多元的工资让她难以为继,她决定自己创业。


孤注一掷 她积累了第一桶金


2013年,李怡萱揣着从朋友处借的7万元钱,打算开店。她在蒲城开了一家西餐厅,反响很好,还为她带来了盈利,李怡萱想继续做大,把餐厅所在的酒店接手下来自己做。她东拼西凑了300万,孤注一掷地接手了酒店,在她的经营下,酒店也风生水起,年利润就有120万左右,再加上西餐厅的利润,仅用了1年8个月,李怡萱就还清了所有外债。慢慢地,积累了自己的第一桶金。





李怡萱是土生土长的西安人,从小在东大街一片长大,对老城区有着特殊的感情。 2018年,她决定回西安发展,在菊花园看上了一栋楼,准备继续开办酒店。

2019年,李怡萱在西安的酒店开业了。这座6层楼、12400平方米,拥有120间客房的酒店规模并不小,还能举办婚宴和会议。

“我就是胆子大,我觉着创业初期就是要野蛮式发展。”李怡萱直言自己的野心。之前经营酒店的经历让她更笃定了自己的想法——酒店要有“老”有“新”,既有西安本地特色,又要具有现代感,要打出智慧酒店的特色。


疫情后她重整旗鼓 酒店成了“网红”


酒店开业后,生意果然不错,但不到一年,李怡萱甜头还没有尝够,新冠疫情的暴发就重创了酒店行业。2020年春节期间闭店后,每天都是扑天盖地的退款,最多的一天,李怡萱处理过170万元的现金退款。酒店光每月的房租就50万元,还有50多员工的薪水,李怡萱损失超千万。

又一次面对人生低谷,李怡萱坚信——如果你停止,就是谷底;如果你还在继续,就是上坡。 坚持过了最困难的三个月,2020年4月,全市酒店复工。李怡萱却面临着房租上涨和没有客源的双重困难,“当时还在疫情期间,但是我已经停业一段时间,负担不起了,就着急营业,一开门就面临房租上涨的境况,资金无法运转,我找到了残联,了解我的困难之后,残联特别重视,给我减免各种费用,还帮我协调房租。”

随着疫情后旅游业的复苏,李怡萱看准时机开抖音,在天猫开设酒店旗舰店与飞猪合作,直播“带货”,酒店知名度大大提高。酒店内特色的旋转滑梯和旋转木马,还成为了“网红打卡地”。不久前,李怡萱的酒店荣获了飞猪评选的2020年网友最喜爱酒店称号,她自己也当选了陕西省残疾人创业标兵代表。


回报社会 为残疾人提供工作岗位


“残联在关键的时候对我提供帮助,我是受惠者,也深受鼓励,就应该回报社会,承担一个企业应有的社会责任。”李怡萱和西安市碑林区残联签署残疾人就业协议,为残疾人提供工作岗位。截至目前,她的酒店已经为20多名残疾人提供过工作岗位。

“希望像我一样的残疾人能够尽早从阴霾中走出来,正视自己的身体的残缺,学会与自己和解。不要去当一个悲情角色,自怨自艾,躲在家里害怕走入社会,我们其实和正常人是一样的,完全可以独立做一份工作,过自己的生活。”她说。


生活有时残酷但不要停止脚步


李怡萱所患的骨肉瘤是一种极其凶险的癌症,5年存活率并不高。如今,距离李怡萱患病治疗后已经过了12年,这是很少见的。即便如此,由于人工腿骨有使用寿命,她要面临着第二次“换腿”,再一次承受伤痛与漫长的恢复。“接受它,然后乐观面对。”她笑称,这是自己保持健康的法宝。

对于未来,李怡萱的目标非常清晰。她告诉记者,她在周至还投资了一家五星级酒店,目前正在建设,明年她打算在曲江和浐灞做两个综合型酒店项目。“希望将来西安的东西南北都有属于我自己的大型智慧酒店。”她说。

除了“搞事业”,李怡萱最大的爱好就是玩网络游戏和收集手办。“女人就是应该靠自己,才能活成自己想要的样子。”如今,她毫无疑问成了一名事业成功女性,身边多了很多掌声与赞美。

从一个不愿意承认残疾身份的女孩,到一个接纳自己并努力奋斗的女性,再到一名残疾人创业标兵代表,李怡萱始终没有停下自己的脚步。她不想用涅槃重生去形容自己,只想用她的故事告诉我们——虽然生活有时残酷,但只要你肯向前,向着目标努力驾驶好人生这条船,就能乘自己的风,破想破的浪。

来源:西安新闻网

/图 西安报业全媒体记者 袁玥)



王磊


王磊,男,汉族,1968年6月25日出生于陕西西安,肢体四级残疾,全国自强模范,西安鸿鹰影视文化传媒有限公司、西安市雁塔区鸿鹰职业技能培训学校、汉中佳和美生殖健康医院法定代表人;陕西省残疾人高端培训就业项目发起人;“单翼天使”残疾人互联网服务平台创始人。

王磊自强不息艰苦创业,拖着残腿先后创办医院、公司、培训学校,创业有成;王磊热心公益乐善好施,先后积极参与汶川地震、雅安地震的抗震救灾以及残疾人医疗救助等公益活动,累计捐款捐物近36万元;王磊硬汉柔肠父爱如山,对精神残疾的儿子照顾得无微不至;王磊事业有成不忘残疾人兄弟姐妹,努力打造残疾人文化产业新高地,对126名残疾人进行了动漫制作免费培训,为32名残疾人学员安置了工作,残疾员工已投入到三维立体动画电影《大天蓬小八戒》中期制作中,这也将成为我国首部有残疾人士参与制作的动画电影。2018年,以美国国务院助卿帮办斯科特?巴斯比为代表的考察团专程调研西安鸿鹰影视,对王磊及其残疾人团队予以高度评价。新华社以《做动画的残疾人》为题对王磊的残疾人“融合式团队”制作动漫电影进行了专题报道。




自强创业  实现人生价值


1968年出生的王磊,因儿麻致残。由于残疾,小时候的王磊在院子里常受伙伴嘲笑,但也因此逐渐养成了他倔强、好胜、不向命运低头的性格。“我不希望大家因为残疾而同情我”。在奋斗中实现人生,在拼搏中追逐梦想,成为他人生的座右铭。他常说,“只要你肯奋斗,努力拼搏,没有什么是不可能的”。

1988年王磊通过自学医疗知识进入残疾人福利按摩医院从事医疗工作,并随后在山东、河南洛阳、开封、内蒙古等地多次投资医疗事业,开始了自己的创业之路。随着事业的发展壮大,2005年,他在汉中创办汉中佳和美生殖健康医院,并获得二级医院资质。

王磊的创业成功了,但他并没有忘记那些和自己一样、和自己的残疾儿子一样的残疾人兄弟姐妹,他以及他的医院积极参与了2008年汶川地震和2013年雅安地震的抗震救灾活动,并为受灾残疾人提供了多次医疗援助。多年来,他和他的医院积极参与和组织公益活动,为残疾人群体的免费诊疗,免费救治特殊困难的残疾人患者,安排残疾人就业。

王磊经常说,作为一个残疾人,我们必须接受残疾的事实,但不能接受平庸,残疾不是愤世嫉俗的资本,更不是消极坠落的借口,而惟有顽强拼搏才能把握命运。


凤凰涅槃  打造残疾人文化创业新高地


王磊的儿子患有自闭症,精神三级残疾。身为残疾儿子的父亲,他体会到让年轻一代的残疾孩子能够自食其力,需要给他们提供更广阔和更有质量的就业机会。

王磊从文化行业入手,对残疾人进行高端职业技能培训,实现高端就业,创办了西安鸿鹰影视文化传媒有限公司和西安市雁塔区鸿鹰职业技能培训学校,为广大残疾人朋友提供了一个高端就业的平台。鸿鹰影视免费为残疾人提供动漫制作、计算机编程等高端职业技能培训,并在此基础上,产学一体,建立“融合式团队”,由残疾人与健全人共同完成多部动漫产品制作。






至今,公司及学校已为百余名残疾人提供了高端就业机会。鸿鹰影视被西安市残疾人联合会指定为“西安市残疾人就业培训基地”,被陕西省残疾人联合会授予“陕西省残疾人创业就业培训孵化基地”。2018年4月,第四届中美残疾人事务协调会在北京、西安举办。以美国国务院助卿帮办斯科特?巴斯比为代表的考察团专程调研西安鸿鹰影视,对王磊及其残疾人团队予以高度评价。人民网、新华社、陕西日报等多家媒体进行宣传报道。

而谁又会想到,为了动漫电影《大天蓬小八戒》的剧本,王磊这个成功人士和编剧两人在北京“不人鬼不鬼的一直窝在宾馆改剧本,不吃饭不洗澡,真是发了疯。”正是凭着这股犟劲,王磊把剧本修改了50多遍,直到获得认可......

王磊在创业的过程中感受到,残疾人群体最需要得到的是社会的尊重、平等、一视同仁。在这个信息化时代,需要利用移动互联网和全媒体方式实现这种文化价值的传播。同时,利用互联网思维,可以打破地域限制,更好地为残疾人提供服务。在这个思路下,王磊创办了“单翼天使”残疾人互联网服务平台。平台以残疾人高端培训就业服务为基础,涉及残疾人政务直通、培训创业服务、残疾人线上社交与心理服务等多个板块。目前,平台已经覆盖手机、PC、电视等多终端。“单翼天使”为残疾人提供新媒体运营、电商运营、网页设计、计算机编程等高端行业就业岗位,并与入驻平台企业及各个社会力量合作,实现残疾人帮助残疾人,健全人与残疾人融合发展的目标。

在王磊的公司里,有不少残疾员工。“这里有一种平等的氛围,没有人会因为你是残疾让着你,大家看重的是一个人的品行、能力和信念。”王磊说:“我始终觉得,真正的平等是忘记自己的缺陷,用奋斗拼搏为自己赢得尊严。”

目前,《大天蓬小八戒》已进入后期制作,各方寄予厚望;“单翼天使”平台人气日益攀高......肩负着残疾人团队挺进文化产业使命的王磊,必将承载新的光荣与梦想,在新的征程上奋斗新辉煌。


姚利军

姚利军,男,汉族,本科文化,生于1982年7月,视力二级,西安市丽莎贝尔花艺职业培训学校校长、陕西丽莎贝尔花卉产业发展有限公司董事长、亚太地区著名花艺家、国家级考评员(裁判员)、中国花卉协会零售业分会常务理事、陕西省技术能手(插花花艺和工艺美术)、陕西省丝绸之路花卉商会会长、技师插花员、高级花卉园艺设计师、高级茶艺师、西安市职业协会副会长、西安市高技能人才、西安市职业能力专家、西安市职业技能培训学校先进教育工作者、西安市职业技能培训学校优秀教师。





姚利军虽身患残疾,但却以专注的精神和顽强的毅力斩获了一项一项的花艺相关的大奖。他艰难创业,长期从事花卉花艺教学、切花新品研究、切花种植、承接国内外花事活动、承办大赛和组织工作,积极开展教研工作和艺术推广;他不忘初心,坚持以教师身份指导学员学习基础花艺学、中级花艺学、中国传统插花花艺、 新品花卉培育研究推广;他兢兢业业,不断将自己的所见所学分享给学员和农户,为他们的职业规划、创就业之路和脱贫攻坚之路奠定坚实基础,为行业和社会输送大量精英从业者、高技能人才和高水平选手。


输送知识和资源,为特殊群体提供就业支持


姚利军利用自己的专业知识和资源,给需要帮助的人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多年组织针对应届大学毕业生、农村贫困劳动力、城镇的失业人员、以及残疾人等人群的公益培训学习。从公司创立开始,他就在陆陆续续做公益培训,目前培训人数不低于5000人。2014年姚利军的模范先进事迹被收录在由中国工人出版社出版的《全国先进模范事迹汇编》。

2003年开始,姚利军来到西安创业,这十几年时间,他亲眼见证着西安的变化,并与之结下了深厚的感情。“西安给予我同时,我也应该回馈它。作为企业家,真正的成就,不是挣了多少钱,而是你帮助多少人,挣了多少钱。”姚利军说。

除了花艺培训之外,公司还经营花卉种植项目。在农村脱贫攻坚战的响应下,姚利军积极开启农户合作社模式,和陕西省当地农户达成合作。利用花卉种植,发挥城市花卉衍生品与种植的关系,形成一个系统的产业链。目前花卉种植在安康已经有300多亩,未来将会在延安和咸阳不断拓展。

回忆创业路上的点点滴滴,姚利军表示,为那些坚持创业的青年人点赞,为他们的勇气和行动骄傲。他希望未来能参加更多的类似的活动,认识更多的朋友。




不断努力奋斗,不断地超越自我


资金问题是创业者前进的拦路虎,姚利军也不例外,由于缺乏投资人,创业过程中的所有资金都需要靠自己去积攒。面对困难,姚利军说“人活着就得奋斗,不断地超越自我。虽然不是所有困难都是攻无不克的,我们依然要尽最大努力去想办法。”

在资金不足的情况下,姚利军认为应该运用智慧分配使用。他说,我们到达一个目的地,可以坐飞机头等舱,也可以坐火车,如果运气差点,只能买站票,但不管选哪种方式,都可以抵达目的地,往往这个时候,创业者就要理智,不要期待天上掉馅饼,剩下的钱应该用到更有价值的地方,例如学习、项目技术提升。

对于身经百战的姚利军来讲,每一次花卉演绎设计都是一次超越。“有时候当你进一个赛场,你会感觉像进到无人区一样。没有你的对手,但是依旧不能吊儿郎当的,内心不断暗示,要超越自己。当你有一个目标的时候,就要全力以赴。”姚利军说。

城市的快节奏生活,让姚利军对美好生活充满向往。离开前,他还在专注于自己的设计,他说“人活得越久,就需要淡然,就像墙上这幅画一样,越是简单,越显得自然。”